姓名:连鸿凯

省市:河南省-郑州市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职务:党委副书记、院长

简介:坚守始于初心 不负一袭白衣 ——记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连鸿凯 他是患者眼中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连大夫,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骨科专家、学术带头人。 他是同行眼中务实重干、改革发展“有一套”的老连,是引领团队荣登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大舞台,荣获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众星成城奖”的医院掌舵者。 他是员工眼中创造发展平台、关爱员工成长却常常忘记关心自己的专家院长,是“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锐意进取奖”的领奖人。 作为一院之长,患者满意、同行认可、职工幸福,是最高追求,更是最佳褒奖。5年多的的时间里,他带领郑州市中心医院紧跟医改方向,紧贴医学前沿,紧绕服务患者初心,以超前的战略谋划、精准的发展定位、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和上下一心的团结奋进,走出了一条市属“夹心层”医院的突围之路,实现了医院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他,就是郑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连鸿凯。 以必胜之心做坚定的“主心骨” 使命在肩永不退缩,任务面前从不“缺席”——作为一家综合三甲医院的“掌舵人”,连鸿凯身上永远保持着那份从医的初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市中心医院本部被确定为郑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定点后备医院、定点发热门诊和核酸检测单位,高新区分院被确定为高新区定点救治医院,新郑分院则是新郑市唯一定点救治医院。就这样,连鸿凯带领全院踏上了与病毒较量的战场,“零感染、打胜仗!”成为他当时的唯一目标。 作为医疗战线上经历过“非典”的老兵,连鸿凯早在1月16日就要求急诊科等科室做好相关准备。1月21日参加上级有关会议后,他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第一时间迅速行动,成立由他本人任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领导组,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于当天下午召开全院动员部署大会,迅速把全院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各项部署要求上来,并立即着手安排相关改造。就在除夕的前一夜,他却和领导班子就疫情工作商讨至深夜11:00,并于会后亲自编辑短信向坚守阵地的广大员工发出慰问,为大家加油鼓劲。 面对重大疫情,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他深知,这份信心来源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来源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还来源于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冲锋向前。自1月下旬起,他坐镇医院靠前指挥,深入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等疫情防控最前沿,连轴转工作未休息一天。每天召开专项推进会准确发声指导,研判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工作导向和近日工作重点,并每日下发会议纪要凝聚全院思想、统一步调。尤其是针对初始阶段部分员工面对突发疫情的不知所措甚至畏惧心理,他从发出致全院职工的倡议书、慰问信、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到安排专题培训讲解病毒知识、人类传染病斗争史、应对“非典”经验等都亲自参与,并多次以自己做外科大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对职工敦敦教导,坚定员工“只要科学防护就不会被感染”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他这个“主心骨”,向着他在疫情伊始即提出的“医疗救治打胜仗、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中心医院人以坚定信心顽强冲锋,至今保持院内“零感染”。 在他的带领下,郑州市中心医院出色完成发热患者接诊任务,截止6月,医院接诊发热患者20595人次,隔离留观病房接诊患者503人,核酸检测25179人,确诊患者15例,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州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和多名队员受到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他以实际行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上,抒写下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以共情之心当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秉持医院十大卓越文化,连鸿凯不仅将“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这句话做到了,更做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8年的冬天,一位农民模样的患者家属突然跪倒在连鸿凯面前,手上拿着自己亲自缝制的鞋垫,泪流满面的说:“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原来,她17岁的儿子在郑打工时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同事将其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休克症状,连鸿凯第一时间感到高新区医院亲自指挥,紧急启动ECMO小组,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救治……经过71天的不懈努力,孩子康复出院。当连鸿凯了解到孩子家里非常困难时,他管吃、管住,组织全院爱心捐款、申请慈善救助、联系社会媒体、呼吁爱心接力……前后共减免住院费用35万5千余元。出院时,连鸿凯嘱托专人护送他们一家三口回到甘肃陇南,并在当地协助办理相关医保手续,临走时,孩子的母亲紧紧拉着他的手,眼含热泪,久久不愿意松开。 由于孩子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是肾上嗜铬细胞瘤,恢复半年后,连鸿凯联系小辛回到医院复查,并且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由于这种病本身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再加上孩子是继发扩张性心肌病,术中血压的剧烈波动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甚至有可能需要再次ECMO生命支持。连鸿凯亲自牵头,组织由医务科、心脏康复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11个专业、19名专家组成的MDT,多次会诊、反复讨论,制定出缜密的手术方案,手术成功。 以改革之心做全新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缔造者” 生命之“急”,“救”在这里!急诊和重症救治水平是衡量一家医院诊疗能力的金标准。连鸿凯履新郑州市中心医院前夕,恰逢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明确各级医院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连鸿凯针对医院实际,确立了“急”和“重”的发展方向,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急诊科的改革是从晨交班的PPT开始的。”急诊科主任刘畅记忆犹新地回述,当时急诊晨交班的PPT课件只有急诊接诊的整体情况,如收治病人数、转病房人数等的叙述。“我很清楚记得,那天院长在清晨的六点多给我打电话,给我‘头脑风暴’了一个多小时,要我怎样修改交班PPT。”刘畅主任说。连续一周,PPT先后做了六次修改。最终,有了对危重病人、特殊患者的处理流程、时间节点、关键治疗等的管理和对救治质量精细化关注的全新PPT。 全新的交班PPT也掀开了中心医院急危重症体系改革的新篇章。 他引进国际急诊体系先进理念,以症状为导向,按照原卫生部三区四级以及英国曼彻斯特分诊体系建立了独具中心医院特色的急诊信息化分诊救治体系,胸痛、卒中、创伤、眩晕、异物、出血、过敏、中毒、气促、腹痛等十大急诊快速救治中心初具雏形。 他紧扣争分夺秒跑赢患者最佳救治的“时间窗”目标,实施流程再造,着力深化绿色通道建设。胸痛中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5次修订了病例质控、关键时间节点掌控等流程,完善了30多项管理制度,进行了 40 多次培训和10 多次现场模拟演练。他还克服一切困难,以急诊室为中心,在10米半径以内,集合了64排CT、3.0核磁共振,介入导管室等,还配备了POCT床旁快速检验机,常规检验都可以在床旁完成。经过这样一系列改革,胸痛中心彻底颠覆了传统服务流程,确定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模式。即在救护车上通过远程心电传输、院内心内科主任会诊,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同时完成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急救医生在院前以最快速度启动心内介入团队。对于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一键启动导管室”制度,患者绕行急诊科直接抵达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治疗,避免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救治延迟。并于2016年3月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截至目前,胸痛中心患者入门到球囊扩张(D-TO-B)最短时间仅为 10分钟,远远超过国际指南限定的 90 分钟以内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平均D-TO-B时间41分钟,排名全国第一,荣获年度质控金奖。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患者近万例,其中2000余名急性心梗患者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及时高效救治,挽救了生命,挽救了一个个家庭。 以胸痛中心为典范,卒中、创伤等真正贴合了百姓需求的诊疗模式建设陆续发力。急诊迈入体系化建设新时期,真正实现了由“通道型”向诊疗一体化的功能转变,日接诊量由三年前的400跃升至如今的1000余人次,接诊的危重病人也实现了质的提升。 众所周知,普通病房的危重患者遇突发情况往往比重症病房的患者更容易危及生命。为更好保障普通病房患者安全,在连鸿凯的力推下,医院引进英国先进经验,克服实践初期临床不认同甚至不配合的重重阻力,应用早期预警评分(NEWS),成立重症快速拓展团队(CROT)。普通病房危重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启动一键式呼叫,CROT团队成员携带抢救物品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抢救。如今,CROT的一键式呼叫已成为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本能反射,普通病房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80.5%提高至92.0%,近年来医院因突发心脏骤停导致的纠纷为0。 连鸿凯针对急危重症救治的创新举措,最受惠的人群是患者。曾经需要历经挂号、分诊、问诊、住院等一系列流程且治疗效果还未知的眩晕患者,来中心医院只需一步分诊至眩晕中心,上耳石复位仪器转一转,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因异物卡住随时可能造成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同样一步分诊至异物中心,就能立马接受针对性治疗……这种“神奇特效”的就医体验,又怎能不形成医院越来越受患者信赖的高口碑! 以执著之心成为外科新起点的“奠基人” 在如今“内科不断外科化、外科日益微创化”的发展时代,无论是国家在推进分级诊疗,还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都充分体现三级医院要强化外科的医改导向。 连鸿凯上任中心医院伊始,面对外科与三甲医院定位、与医院综合实力相比亟待提升的现状,连鸿凯明确将“发展外科微创介入内镜技术,培育特色优势,打造优势学科”的思路写入医院“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他一手主导了创伤救治中心的孕育和建设。针对我国创伤救治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形势,他参与发起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并于2016年成立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他充分整合医院资源,成立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建立昏迷促醒中心,进一步细化、健全了创伤救治学科体系。只要在医院,他一定会参加每一次的创伤例会、每一个创伤病例讨论。得益于他的强力推动,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不仅填补了郑州创伤救治体系的空白,更成为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河南唯一培训基地,成为河南省创伤医学中心协同单位,依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安全中国 百县工程”,指导濮阳县人民医院等26家医院成立县域创伤救治中心,推动建立河南省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创伤救治中心的成功建设,带动了医院骨科、心胸、颌面、神外、影像、超声、急诊、重症等所有外科及相关体系的长足进步。 他将腔镜技术上升为医院全局战略,在全院普及性推广,45岁以上医师人人掌握。目前,中心医院重点科室腔镜手术率达85%以上,部分专科疾病实现腔镜技术全覆盖,荣获全国第一批“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 他直接协调和推动了河南省内首家3D打印精准医学实验室的成立。目前,3D可视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心医院外科12个科室33个病种,三维重建术前设计技术居实现领先,多个科室应有3D打印+腹腔镜实现了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升级。 他大力推进精准外科快速康复体系建设,在外科系统推广快速康复理念(ERAS),每月讲评外科体系核心指标,直接参与外科例会,经常性到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微服私访”或召开现场办会协调解决问题……正是他从战略到具体落实中的得力推进下,医院外科发展实现了质的跨越,手术量从2015年的2.57万台提升到2019年的5.42万台,增长率111.9%,三四级手术从2015年1.1万台提升到2019年的3.61万台,增长率228.2%,三四级手术占比从43% 提升到66.6%。 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他更是严格要求自身,多年来在一直精练技术,在医院行政管理业务繁重的工作之余,挤出休息时间,在午间、夜间诊疗患者,开展手术,即使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亲自上台,他也要电话指导手术医师手术要点,放手不放眼。随着医院创伤中心的发展,创伤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严重多发伤病人逐渐增多,他总是亲临一线,指导、协调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病人的成功救治离不开科室全力以赴,更离不开他的统筹参与。医者仁心,他始终以“匠人”之心,磨练技术,造福患者。 以创新之心改革医院的“探索者” 技术标兵之外,连鸿凯还是勇于创新的管理能手。在连鸿凯看来,管理是让大家在医院平台上,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责任驱动,把事情做精。他瞄准医改“风向标”,以大视野规划大格局,坚持以改革促转型谋发展,紧跟医学前沿挖掘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医院内涵转型和群众健康获得感的显著提升。 他将DRG应用到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医保管理等方面,通过强化培训和完善质控等不断提高病案首页质量;成立全国首家日间手术质量控制中心;成立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管理协会,探索郑州特色“健康管理联合体”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打造舒适化价值医疗;精准推进“医联体一小时急救圈”,成员单位达35家。 2015年10月上任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以来,他坚持加强内涵建设,以“简、便、廉、验”为原则,践行医改精神,筑牢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根基,建设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大力发展外科,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等,致力于打造全国优质医院,实现价值医疗,打破市级医院壁垒,多项专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走出了医院内涵建设的“郑州样本”。 作为一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掌舵人,连鸿凯倡导职工“做自媒体时代有影响力的健康管理者”,树立“本人+医院+互联网途径=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并内化为职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为医院发展赋能。他鼓励全院职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传递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宣传技术,树立品牌,医院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医院官方微信粉丝量由原来的4万激增至12万,平均阅读量增长600%,在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长期稳居前两名,荣获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医疗机构类)”第二名,“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优质医疗机构类健康号”年度健康传播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一身白衣,两肩担当。连鸿凯从以一己之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到管理好一家医院、打造好一个个平台汇聚起更强大的服务力量,他在服务患者的路上初心不改,在造福群众健康的路上,从未停歇。